案例·分享
33岁的男性患者小李,间断大便带鲜血一周余,根据个人经验,他自认为是痔疮,于是便自行在药店买了马应龙痔疮膏治疗,但使用一周后血便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善。
近日,小李来到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(大良医院)肛肠科就诊,接诊医生通过常规问诊和对其进行肛门检查,判断他的便血并非痔疮导致,建议其到消化内科就诊。
了解患者情况后,消化内科钟劢文副主任医师建议小李进行肠镜检查,从而进一步明确便血原因。小李接受了医生的建议,很快便预约好肠镜检查。
检查中,高清结肠镜进入患者肛管后,钟医生发现在距离其肛缘约5厘米的直肠有一黏膜隆起,大小约20x18mm的息肉,息肉质地比较脆,用活检钳轻轻触碰就容易出血。
钟医生当即判断,患者便血很可能是息肉导致,于是便在隆起怀疑息肉病灶取多处组织送病理化验。三天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,患者直肠出血病灶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,即相当于原位癌。
所幸的是,小李的情况尚属发现在早期,医生通过内镜下切除病灶,阻断腺瘤性息肉的进一步演变,挽救了他生命。
专家点评
上述案例中,小李的便血根源就是腺瘤性息肉,随后演变成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(即原位癌)。钟劢文医生表示,临床中经常碰到很多人,自以为大便出血、带血便是痔疮,自行处理,从而耽误了病情,错过了肠镜检查发现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的时机。下面是科普时间
关于腺瘤性息肉
1.腺瘤性息肉,又称“息肉状腺瘤”,由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。多呈息肉状,常见于胃肠黏膜,更多在结肠。单发性或多发性,有蒂或无蒂。易发生恶性变。
2. 大部分息肉完全没症状,且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结肠镜下检查才发现的。比较大的息肉可能会有腹痛或者少量出血,极少数接近肛门的带蒂息肉因会脱出肛门而被发现。
3.演变进程如何?
腺瘤性息肉→低级别上皮内瘤变→高级别上皮内瘤变(原位癌)→浸润癌
特别提醒
一般而言,从开始长息肉到变成癌大概需要10—15年,如果在腺瘤性息肉变成癌之前发现它并切除它,就完全可以阻断癌的发生。
4.息肉跟遗传、饮食习惯多红肉高脂肪少纤维、肠道炎症等等因素有关。
5.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,多运动,有腹痛、腹胀、便血症状尽快肠镜检查,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。
普通人群建议40岁以上做人生第一次肠镜检查,一旦发现息肉及时钳除或者内镜下切除。
你知道吗?
根据相关调查显示,国内结直肠癌城市发病率已上升至第二位,仅次于肺癌,个别城市发病率已排至首位,且约80%—95%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,因此,如果我们尽早发现腺瘤性息肉并把它切除掉,就可以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,从而挽救一个生命,挽救更多家庭。
肠镜检查
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,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。它是目前诊断大肠粘膜病变的最佳选择,是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、最安全、最有效的方法。
患者可选择无痛肠镜,在熟睡状态下做检查,没有不适感,很多患者对整个肠镜检查过程完全没有记忆,大部分患者术后自我感觉良好。
关于我们
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(大良医院)消化内镜中心配有日本宾得高清EPK-i5000和日本奥林巴斯CV-70两套胃肠镜机、德国ERBE高频电切氩气刀、碳13呼气试验机、樱井牌内镜清洗消毒机等设备,可开展普通和无痛电子胃肠镜检查,胃镜下幽门螺旋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(HP)和碳13呼气试验检测HP,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止血术,内镜下异物取出术、内镜染色等。
医务人员经验丰富,自2017开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(EMR术)以来共切除息肉近500例,2019年共开展胃肠镜检查5666例(无痛麻醉率达83%)。
钟劢文 内三科副主任
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
内科副主任医师
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,现任顺德区中西医学会脾胃消化专委会常委、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多学科分会委员、佛山市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、佛山市康复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、顺德区医学会消化内科和内镜学分会委员。
曾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、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进修消化科和胃肠镜,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和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(EMR术)、内镜下止血术、内镜下取异物、内镜染色技术,擅长内镜下早癌的筛查,对内镜下疾病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经验,对急慢性胃肠炎、消化性溃疡、消化道大出血、胆汁反流性胃炎、胃食管反流病、幽门螺杆菌治疗、急性胰腺炎、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,曾在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进修消化内镜。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,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处理,尤其是消化内科、心血管内科专业常见病、多发病、危重急症的治疗,熟悉电子胃肠镜的检查和治疗。曾先后在省及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,所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《联合抗氧化剂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的临床研究》获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资金资助并顺利结题,该疗法在减少治疗费用、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。
就诊咨询电话:0757-22913645。
为健康护航